关于广州

广州简介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国家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会展和航运中心。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1982年广州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广州作为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加上外国人士众多,也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

广州市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辖11个市辖区,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植物四季常绿。

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北上广深”,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中山大学简介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岭南学院于1987年由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是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学院,聚焦经济学科建设,拥有最优秀的生源、杰出的师资力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领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

学院扎根中国大地,以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为蓝本,致力于构建中国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不断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学院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创新为中心,重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金融与风险管理、开放型经济理论、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与数据科学等方向,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国乃至全球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全球视野的创新型经济学人才。

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多样化培养路径和自主学习空间。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经济学、金融学两个专业均获评A类。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均获评A类。学院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在内的全球50多所高校建立有长期交流与合作。岭南学院的校友活跃在国内外的各个领域,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