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黄民安谈发展住房反抵押市场对我国个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04-07    已经被浏览2466次

    2013327日下午两点半,黄民安在伟伦楼385房间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保险方向师生做了题为发展住房反抵押市场对我国个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报告,该论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老龄化北京下发展住房反抵押市场的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同时这次报告也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举行的第三十次双周学术讨论会。

 

 

    首先,黄民安就对文章选题背景、意义以及所引用的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了介绍。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的阶段,面对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老龄化挑战,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准备暴露出明显不足。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支付危机,必须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充足的养老金来源,因此住房反抵押市场应运而生。而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已率先成功发展了“以房养老”的市场解决方案,即建立住房反抵押市场,作为现行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针对住房反抵押市场和理论研究,黄民安引用了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理论与文献。

    其次,黄民安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生命周期、代际迭代等一般理论和模型,基于住房反抵押的各种假设、设定模型相关变量和参数,推演住房反抵押作用机制下的福利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参数进行设定、转换或者替代,而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蒙特卡洛仿真模拟,全方位地模拟各种因素变化时的未来情景,寻求实现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的最优金融资产配置方案。

     再次,黄民安结合我国经济特征,考察住房反抵押市场持续运行后对各代居民一生消费投资决策和福利的影响,以及对养老金制度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在住房反抵押市场能够持续健康运行且人们接受并能理性参与住房反抵押市场的假设下,利用我国人口与经济等相关实际数据,以Feldstein(1985) 发展的代际迭代模型为基本框架。模拟经济达到稳态时居民一生的资产配置状况,估算住房反抵押市场的运行对各代居民个体福利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

     最后,通过运用模型比较,黄民安认为住房反抵押市场的持续运行对各代居民及社会福利会产生三点影响:

当住房反抵押市场运行后,住房反抵押贷款成为退休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这降低了其对社会养老保障给付的依赖,从而使得社会养老保障的最优征税率将下降,减轻了青年居民的养老负担,促使居民一生消费更加平滑,进而提高社会总体福利;

当居民重视遗赠效用时,住房反抵押不能改善居民的个体福利;但当居民的遗赠动机减弱或短时程度变高时,住房反抵押则可通过平滑居民一生消费来增加其个体福利,据此他认为,帮助人们树立新型的养老观念、加强人们对通过参与住房反抵押来减轻年轻一代养老负担的重视、促进人们客观看待遗赠的作用,是使居民乐意参与住房反抵押市场的关键;

住房反抵押的福利改善作用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强,这说明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尽早发展住房反抵押市场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益途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陈秉正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系 邓颖璐助理教授)

        陈秉正教授主持了报告,清华经管金融系邓颖璐助理教授聆听了报告,他们对本次报告做出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来自人民大学的博士生也参加了本次报告。

  

报告人简介:黄民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张艳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