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杨超:P2P保险营销及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已经被浏览2024次

2017531日下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研究中心举办第71期双周学术讨论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博士四年级学生杨超做了题为“P2P保险营销及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的精彩报告。讨论会由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主持。参会人员包括陈教授、以及金融系其他博士生等。

 

 

 杨超做主题为“P2P保险营销及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的报告

 

博士生杨超的报告基于他的博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三个组成部分:P2P保险的营销机制设计,P2P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定价方法,P2P保险在减少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方面的理论证明。

 

首先,杨超简要介绍了P2P保险的诞生背景。针对传统保险在价格昂贵、缺乏透明度、信息不对称、投保人支付高额保费却没有得到回报等方面的不足,德国朋友保险设计了一款风险共担的保险产品,Peer to Peer insurance,其本质类似于互助保险,通过构建小型的社会网络群体,使得群体内部的风险进行共同承担以及转移。该群体有别于传统的互助保险的是它的群体内部人员有关联或者风险类型相同。

 

在介绍并分析了目前现有的P2P保险实例以及P2P保险的优势所在后。杨超针对其组织形式特点,试图从理论角度证明P2P保险能够有效的减少营销成本。具体方法是,运用合作博弈的方法,构建Owen值的模型,通过Owen值大小的排序,寻找社会网络中的关键客户。然后,以这些关键客户群体作为出发点,构建病毒传播模型,采用病毒式营销的方式推广P2P保险产品。结论显示,相比传统保险产品,采用病毒式营销的P2P保险产品在营销成本、传播范围、传播速度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其次,在病毒营销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杨超同学针对P2P保险的组织形式的稳定性、风险分担方式、定价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P2P保险由于采用类似多人合作博弈的方式,那么势必就会出现局中人是否选择在群体中长期保持稳定的问题。具体研究思路为,将单一的投保人面向保险公司,转化为了多人联盟的方式多人结盟对策中,每个局中人都希望通过结盟的形式去得到更多。对策解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确定这局对策中每个局中人的分配收益。构建sharply值模型,计算出每一个局中人在P2P保险中应该支付的保费金额。结果显示,相比按照传统比例方式计算,采用sharply值模型计算的群体更加稳定,更能够维护风险低的群体购买P2P保险产品的意愿。

 

在关于P2P保险能够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上,杨超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理论证明。通过构建投保人与保险人的支付矩阵,研究发现在加入家庭因素后,在均衡状态下,有家庭因素的投保人欺诈概率要明显低于传统保险的欺诈概率。同时,保险人的反欺诈成本也较传统保险低。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与会师生就P2P保险的组织形式、模型改进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陈教授也对杨超未来的论文进展进行了点评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