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养老生态圈发展论坛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
发布时间:2016-01-11    已经被浏览1580次

12月9日,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养老生态圈发展论坛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论坛邀请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养老保险处副处长孙湜溪、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代表Catherine Collinson、同方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营销官潘延光、同方全球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官王前进、同方全球人寿首席团险事业执行官彭勃等嘉宾。

同方全球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事业官王前进致辞并介绍了调研报告产生背景、“养老+”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在人口加速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全面、深刻、持久影响的今天,《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的社会意义显得格外沉甸甸。若把今年的调研结果与往年进行比较会发现,中国居民为退休而准备的意识正在逐步在加强,对与养老相关的政策日益关注,对未来养老生活方式的期待及选择意识不断提升、需求也逐步广泛。随后,报告的主要发起人、清华大学陈秉正教授与同方全球人寿董事长王林共同揭晓了2015年我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

(陈秉正(左)与王林(右)为《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揭幕)

在发布会中,陈秉正教授详细解读了《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51,居全球第三。从三年来的数据看,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稳步上升(2014年指数为6.30,2013年指数为5.37)。

(陈秉正)

调研组采取分层抽样调查形式,对全国32个省市区的2000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我国居民仍需提高自身退休规划水平,目前居民主要的退休准备方式仍是银行储蓄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两种,居民退休收入结构的多样性有待完善,要兼顾收益和安全性。同时,居民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养老责任;建立完善综合的养老准备计划。另外,鉴于存在突发情况的可能,居民还应准备一定的应对方案,例如不动产、保险等。而政府应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还需继续坚持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逐步缩小由‘双轨制’等制度因素带来的企事业单位、城乡间的过大差距;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居民做好退休准备。陈教授还介绍了“养老+”的概念,它是养老服务产业链的延展,是一个包括了老年护理、老年医疗、老年金融(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医疗健康等)、老年地产、老年消费、老年文化娱乐、老年学研究,老年保障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新型社会养老观念等内的养老生态圈。

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长寿与退休中心执行总监、全美人寿研究所及全美人寿退休研究中心总裁Catherine Collinson分别对中国及全球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接下来由清华经管学院助理教授邓颖璐主持的中国养老生态圈发展论坛中,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养老保险处副处长孙湜溪进行了主题报告。

(党俊武)

党俊武认为——发展老龄金融意义重大。老龄金融史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制高点;同时,也是构建理想老龄社会的战略点。

(金维刚)

金维刚认为——需呼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机制,明年拟出台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同时呼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他还建议进一步制定稳妥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社会有许多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误读,它其实是一个缓慢过渡的政策,今年是提出政策意见,明年可能会向社会征求意见。从国际来看,这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障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工具,我国在制定具体政策时会有一定弹性。最后,在他看来,建议长期护理险成为中国第六大保险。

(孙湜溪)

孙湜溪认为要积极推动出台促进养老保险发展政策;进一步将保险业管理养老资产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紧密结合;积极争取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尽快启动;推动提升商业养老保险供己和服务能力。

(从左至右依次为邓颖璐,潘延光,金维刚,党俊武,陈秉正,彭勃)

随后的互动讨论中,嘉宾们就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延迟退休,养老金运行压力等热点社会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讨论。同方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营销官潘延光表示——个人健康是一个人的核心资产;生活质量相当关键;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群对于健康管理略有忽视,需及早关注并准备。同方全球人寿首席团险事业执行官彭勃认为不仅是“养老+”,不仅是养老生态圈,就算是养老保险,我们仍然做的不够。作为同方全球人寿,我们将凭借母公司荷兰全球人寿的经验,当仁不让的在养老领域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