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威斯汀酒店举行金融硕士项目(保险方向)发布会,介绍金融硕士项目保险方向相关情况。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郦金梁、金融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刘淳和硕士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张亦萌,金融系教授陈秉正,金融系副系主任何平,以及来自瑞士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负责人毛加瀚、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团险事业执行官兼首席代理人事业执行官彭勃、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潘华刚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金融系邓颖璐助理教授主持。
(从左至右依次为,郦金梁、何平、陈秉正、刘淳、邓颖璐)
郦金梁简短介绍了清华经管学院的,学院自1984年成立,学院包含经济和金融两个复合型的大学科,包括本科、硕士、博士、MBA、EMBA学位项目,硕士项目又包括专业型、应用型的硕士项目。金融专业硕士学位从2011年第一批招生,此前一直开展着金融学方向学术型学位的培养,所以说,建院以来我们一直持续进行着金融学方向的培养。
另外,建院三十周年以来,各项目累积培养有学位项目的毕业生20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50%左右在金融行业以及相关领域工作,非学位项目有大概50000余人,有很多是在保险领域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经管学院一直在金融和保险领域耕耘,从这个角度说今天的发布会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更好的把它做下去。另外,中国的保险业一直在蓬勃的发展,每年保费收入增幅在28%左右,当前资产管理在6万亿人民币,从长远角度看,中国跨入富裕阶段,保险的资产的量会越来越大,从业人员在这么庞大的市场里,有多少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是接受过专业的保险教育?目前从事专业保险教育的院校不是很多,很难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我们希望可以在专业保险教育方面可以做更大的贡献。我们依托实力雄厚的金融系专业化、国际化的师资力量以及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强大的科研能力,相信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何平介绍了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概况,金融系成立于1985年,并于199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是大陆最早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学科设置的院系之一。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培养创新性金融领导人才、为推动金融学理论发展贡献学术新知,是金融系一直以来的使命。金融系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金融系之一,本系延续了清华大学优秀的教育科研传统,为海内外最优秀的学子提供现代金融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本科经济与金融专业、金融专业硕士和金融博士三个项目以及一些学院职业培训项目的核心课程。金融系学术力量雄厚,现有来自海内外的全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3名、助理教授8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工程、公司金融、资产定价、银行与金融机构、市场微观结构、行为金融、金融计量、保险与精算、国际贸易与金融等。
刘淳对金融硕士项目进行了介绍,2010 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了金融硕士学位,清华大学为首批获准招生的院校之一,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经济与金融学理论基础和前沿知识,拥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并能适应金融市场的迅速变化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的能力,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全日制学习,基本年限为2-3年。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注重在学生能力、视野、技术方面的培养,金融硕士有四个品牌,今天我们主推的全球品牌是“保险专业”。金融硕士课程体系是一个比较全面专业系统的体系,包括金融实务、管理技能、金融理论、经济理论。项目以名师荟萃,国际视野、职业导向“双师”培养、兼容差异,多元碰撞、职业指导,全面护航、校友网络,受益终身为特色。2013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监管机构、投行、投资公司、基金与证券、咨询、外资与国有银行等领域。
接下来,陈秉正对清华经管学院保险教育发展过程、金融专业硕士项目(保险方向)、以及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和合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1999年,以“高起点、国际化、厚基础、宽视野”为宗旨,为适应中国保险业开放和发展对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1999年开始在金融系下设立了保险专业方向,并于同年开始招收了本科生(2001年开始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该专业方向的任务是为中国保险市场输送了解现代保险业务、懂得国际保险规范的高级专门人才,建立符合国际发展规范和结合中国实际的现代保险学科体系。每年约有10-20名学生进入保险专业方向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重基础宽视野国际化,开设了5门专业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清华大学已经建立起了一流的、与国际接轨的保险本科项目.。除本科项目外,我们也培养了大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MBA、EMBA学生,有非常多毕业生在保险行业从业。从2006年以来,为配合教育部、保监会关于保险教育进校园的指导意见,开设了面向全校的《保险学概论》选修课,每年接受50—80位学生,聘请业界专家、监管部门专家来校授课。清华大学也是研究型的大学,保险专业方向师生积极开展了有关保险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研究课题,2008年,苏黎世保险集团捐资350万美金成立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建立了《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学术网》,创办《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动态》 ,每年举办清华大学保险暑期研修班和“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自金融专业硕士成立以来,已经非正式的设立了保险方向。从2014年开始,正式设立保险方向,单独设立一个班,为这个班整合资源,更好的把它办下去。开设保险方向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理论基础,前沿知识和专业技能,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他们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富于创新和进取精神,能够服务于各类金融保险机构、咨询机构、企业及政府监管部门。学生来源于全国优秀大学应届毕业生,主要通过推荐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录取,学生的学科背景的多样化,重视理工科背景的生源。在项目特点与优势上是和金融专业硕士是一样的,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保险方向学生学习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务的学习,也应掌握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精算方法与模型、管理、沟通技能,参加系列学术讲座以及实习和毕业论文。
清华保险教育是在业界关心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在教育方面,企业慷慨解囊资助了中心成立并设立很多奖学金,并且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很多培训。在合作研究方面,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很多科研项目,同时企业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和实习机会,这些都对清华保险教育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
未来希望能够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可以给学校和企业双方带来价值。就清华而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行业导师制度,聘请更多的业内专家来校授课,更好的建设好职业发展中心,提供更好的就业方面的支持。同时,我们欢迎业界以各种方式关注、支持清华的保险教育,例如奖学金、奖教金、校园研究基金、与保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项目设计和竞赛、实习机会与实习基地、来校授课、课题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
最后,来自瑞士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负责人毛加瀚先生、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团险事业执行官兼首席代理人事业执行官彭勃先生、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潘华刚先生分别就各自企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与清华大学的长期合作等方面做了报告。
(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张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