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王和在“金融硕士行业导师论坛”上做了题为“有关保险业几点思考”的演讲。经管学院副院长郦金梁教授代表经管学院为王和及另一特邀嘉宾——清华校友陈东辉颁发了行业导师聘用证书。金融系陈秉正教授以及保险专业的多位老师也出席了活动。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王和以诙谐幽默,激情洋溢的方式向在场师生提出了自身对于保险行业的八点思考,分别为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心理学,保险业模糊的边界,现代保险制度的挑战和机遇,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金融创新的逻辑,大数据时代下保险业的发展和新技术与保险业新模式,并列举诸多前沿案例配合说明。
王和首先从幸福话题切入保险行业,他认为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确定“不确定性”,所以保险业应关注平稳与和谐。随后,王和抛出“风险心理学”这一新概念。“保险在改善人们的风险心理方面应当是有所作为的。”他解释说,“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专业管理和服务,经济补偿和给付等方式,保险能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继而稳定人们的心理,从而改善人们的“心理账户”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在王和看来,保险业未来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不确定性问题,特别是不可度量的部分。
郦金梁为王和颁发行业导师证书
传统保险的经营模式基于大数法则和信息对称,可视为一种静态和等量的再分配管理。谈及对现代保险制度发展趋势,王和有不同于他人的观点。“今后的保险需要一种从等量管理过渡到减量管理,通过保险制度对社会的总体风险进行专业化管理,实现总量的减少,并将由此带来的利益贡献与被保险人分享。未来将是一种动态、减量和分享式的风险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保险的商业模式也将通过风险定价的损益,直接经营风险,逐步过渡到提供一个专业平台,为主体提供一种信息和结算综合管理服务,并以服务费的形式经营。
郦金梁为陈东辉颁发行业导师证书
王和坦言,“目前,保险公司的公众形象不好,这需要从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层面进行建设。”他还从保险机构设计的产品角度反思了金融危机下产品创新背后的逻辑。王和说,“创新的根本意义在于价值的本质创造,基本思路应该是基于产业链的视角,通过新技术的导入和上下游的整合,实现交易的透明和简化,并通过商业模式加以完成。”
除了从专业层面对保险业进行解读,王和还称,今后,信息领域热议的“大数据时代”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保险定价原理和方法。他呼吁,“从事金融、从事经济,从事保险的人都要非常关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讲座最后,王和先生结合古圣先贤的故事,向在场的学生分享了自己之于人生的理解。“内心伟大是成就‘平凡中伟大’的一个重要前提。”他希望同学们能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处理好“志向远大”与“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他还鼓励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用心读书,并将自己所写的书赠予了提问同学。
【嘉宾介绍】
王和,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金融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项目顾问,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项目经理培训项目特约授课专家,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王和拥有二十多年的保险从业经验,曾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国际部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厦门市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产品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
转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网之项目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