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金融硕士项目行业导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监事会主席顾立基老师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邓颖璐老师带领2011级金融硕士深圳班选修《保险原理与实务》的30多位同学参观访问了位于深圳市的平安金融学院。
平安集团总经理兼金融硕士行业导师任汇川先生分别从发展战略、公司治理、人才团队等方面向同学们作了精彩讲解。任汇川将马明哲董事长提出的“过桥论”、“猫论”和“船长论”介绍给同学和老师们,以明晰平安在人才引进机制中偏好于“中西合璧,海纳百川”这一国际化适应本土资源的人才运用理念。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着中国平安刚推出的中小企业小额消费贷款业务,以房养老问题以及保监会放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之后平安对未来的展望等,任汇川给予了认真和耐心的解答。讲座的最后,任汇川与同学们分享了关于就业选择的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应选定方向,做好规划并保持耐心,进行“引擎、壁垒、机会、挑战”分析,养正自省及不断纠错的习惯,简单务实,迎难而上。
为了对有志于从事保险行业的学生实行专门培养,并为我国保险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设保险方向。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融系陈秉正教授担任责任教授,领衔指导自愿选择保险方向的金融硕士学生在依照金融硕士培养方案的前提下,加强保险方向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美国精算师协会(Society of Actuary)等美国与欧洲的著名专业协会紧密合作,为保险方向学生参加保险专业国际认可的资格考试提供资助。
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教授指出,保险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日益增强。中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在2011年达到1.43万亿元人民币,而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5.9万亿元。有一批清华大学校友已在保险企业和监管部门做出了杰出成就。金融硕士项目设立保险方向有助于我院持续为保险业输送人才。
陈秉正教授表示,清华经管学院在保险方向已经建立起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历史积累。从1999年开始金融系设立了保险专业方向;从2001年开始每年大约有十几名本科毕业生属于保险专业方向。陈秉正强调,金融硕士保险方向的培养方针是起点高、国际化、重基础、宽视野。陈秉正强调:“我们看重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重视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保险原理与实务》授课教师邓颖璐老师表示,课堂理论传授与业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地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氛围,这是金融硕士教学项目最大的创新和优势。金融硕士项目学术主任郦金梁教授表示,学院对金融硕士教育做出立足中国、国际化培养的战略定位,系统化整合学院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学术和行业资源是体系化提升金融硕士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李牧霏)
【背景】:
金融硕士项目为学生安排行业导师,从职业发展角度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与专业指导。已有38位业界精英担任行业导师,指导首届清华经管金融硕士深圳班88名学生。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拥有约48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及17万名正式雇员。截至2011年,集团总资产达人民币2万亿元。从保费收入衡量,平安寿险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中国平安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名列第147位;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中列第107位。平安金融学院是平安集团提升雇员价值而建立的,下设寿险学院、产险学院、金融学院、管理学院及博士后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