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朱俊生教授对福利与自由关系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发布时间:2013-03-14    已经被浏览2151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第23期双周学术讨论会,于2012年10月24日下午2:30,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385会议,如期举行。报告由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教授主持,报告人是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教授。朱教授还兼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务。

   

   

    朱教授此次报告的主题是“福利与自由的冲突及其自洽——兼论对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蕴”。报告认为“目前国内社会保障领域的多数研究偏重于‘福利’的面向,但对于福利所可能具有的负面影响缺乏深入的考量;实践中也多强调制度覆盖面的提升和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对其可能的不利后果考察不够。但福利的兴起往往伴随着自由的衰落,若要捍卫自由就需要对福利进行警醒和反思。基于此,朱教授提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由与福利的关系,并多角度分析了福利与自由的冲突,提出了福利与自由自洽的机制,并在最后提出了其对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蕴。

    

   

    朱教授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一要秉持消极自由的理念。在迷信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主义盛行的今天,应以消极自由的方法论坚守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防止福利沦为支配和取代个人意志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二要知道自由重于福利。人们需要福利,也需要自由,但归根到底需要的是自由。在奴役中平等,还是在自由中平等,这是严肃而艰难的抉择。在自由社会中,政府不许诺更多的福利,但许诺有保障的自由。三应关注全面福利制度的负面作用。用全面的再分配福利制度去处理因为权利的匮乏而导致的财富的贫困,最终只能陷入恶性循环。四应明确辅助性和救济性是福利制度的基本原则。五应实现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

   

   

    朱教授的报告不仅提供了思考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诸多问题的全新视角,而且还促发了人们对福利制度背后更深层问题的思考,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倍受启发。

    本次报告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老师、学生到场参会。

 

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何宇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