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清华经管金融系保险方向学生培养若干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3-04-29    已经被浏览6004次

       2013年4月26日下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教授的主持下召开了关于保险方向学生培养若干问题的小型研讨会,来自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黄志伟先生,阳光保险集团培训部副总经理潘华刚先生,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干部人事处处长张际女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专业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刘淳副教授,硕士项目办公室主管任晖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教授)

       首先,陈教授提出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向企业征求关于专业人才培养建议与意见,也就是保险行业希望学生培养拥有一个什么背景、专业,从而使学生被业界接受,毕业后能够顺利被保险行业所接受。他认为保险教育和保险培训,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目标不同。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在学校,是给学生们一些知识层次的内容和综合素质,培训更注重岗位应用,更注重为公司服务的技能和能力。高校充当的角色,特别是清华这样的综合性的大学,以教育为主。

       陈教授认为国内外保险行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业,国外保险行业所处的地位要比国内高很多。例如韩国保险行业在GDP中所占份额高达百分之十几,而我国只有百分之三点几。但是,面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教育的规模却不是很大,美国有四千多所大学,设有保险专业或方向的大学只有五十余所,中国有两千四百多所大学(不包括部队大学以及其他非正式院校三百余所),有保险专业的院校有八十余所,开设了保险课程的有一百二十余所大学;美国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平均拥有全职教授两人;而我院目前已达6人。我国现在保险在校生三万余人,这个数字相对于五六十万保险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了。

       其次,陈秉正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保险专业方向建立的背景、发展历程。从1999年开始在金融系下设立了保险专业方向,并于同年开始招收了本科生(2001年开始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该专业方向的任务是为中国保险市场输送了解现代保险业务、懂得国际保险规范的高级专门人才,建立符合国际发展规范和结合中国实际的现代保险学科体系。从2001年开始,每年有10-15名本科生进入保险专业方向学习,保险专业方向的教育本着高起点、国际化、厚基础、宽视野的教学理念,培养的学生除了要接受经济学、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严格训练外,还需要学习金融类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公司财务、会计学、投资学、金融机构学、金融工程、金融实证分析、金融数据库、国际金融、金融法等以及保险方向专业课的学习,例如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精算学基础、社会保险。在研究生教育方面,2001年以来,已经有数十名研究生(含MBA)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是保险方面的问题。目前,保险专业在读的硕士(包括专业硕士)研究生有20多人、博士研究生5人、博士后2人。2011年以来,学院在金融专业硕士中试开设了保险方向,有20多位同学选择了该方向。目前已有6位全职教授从事保险方向的授课、研究,聚集了优秀的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专业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刘淳副教授)

       做为金融专业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刘淳副教授介绍了金融硕士项目的有关情况。金融硕士前身是学术型硕士,基于教育部、国务院要求把学术性硕士转为专业型硕士这一契机,从2011年开始我们把金融学术型硕士转为专业型硕士。招生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专业人才、创造型人才。这个项目有如下特色:

       “双导师”培养——项目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我国金融体系的特色,并依托于清华强大的理工科背景与传统,突出金融的创新和实务导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从业能力。就读期间,学院将为金融专业硕士学生安排指导教师与行业导师。指导教师由学院教授担任,主要在两年中为学生提供学术咨询指导,行业导师则主要由杰出校友与业界精英组成,从职业发展角度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与专业指导。延聘大量行业专家加入授课和论文指导师资,经由教授和业界专家合作,实行“双师”培养,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资源。

       名师荟萃、国际视野——清华经管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国际化办学,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交换学习等各方面都实现快速发展。

       职业指导、校友网络——项目的学生可以得到行业导师在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与推荐。同时,学院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支持。我们致力于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为学生梳理了各个学习阶段的职业发展关键节点,根据职业发展各阶段的重点领域开展各类丰富实用的职业指导活动,例如,职业发展引导课、学生面谈、行业指导讲座、求职技能训练等系列活动。我们还联合外请的资深职业咨询顾问为学生开设职业咨询,提供全程职业指导。同时,校友是学院的宝贵财富,也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过去的30年中,清华经管学院各个教学项目一共毕业了16000多名学位学生,30000多名非学位学生。这些优秀人才和管理精英,从清华经管学院学成出发,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阳光保险集团培训部副总经理潘华刚先生)

       随后,来自企业的几位代表就保险方向学生培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阳光保险集团培训部副总经理潘华刚先生认为首先保险行业从1980年恢复到现在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其社会地位、影响力、形象、对社会贡献以及价值都无法与国外的保险行业相比,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文化原因,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也影响了行业发展和总体形象。从专业和毕业生的角度,保险学科到底是什么学科?保险学科的实践性特别强,它的理论基础几乎是没有一项是绝对成立的,不是建立在一个公理定律的基础上,所以本身学科的科学性不是特别强,但是实践性却特别强。因此,学校的教育在知识层面,是打基础的教育,但是保险又要求从业者实践操作能力非常强,所以从这两方面看,它们之间是有一些矛盾的,这个矛盾导致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保险行业从业,与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的人相比差别并不是很大。国外保险毕业生很少,但是从业者却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只要具备了基本的经济学基础、数学统计学基础,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很快的能够做保险方面的工作的一个原因;另外,国外学会的教育力量也很强,本身也具备学历教育,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拿到保险资质的通道。

       其次,清华的专业硕士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是需要与保险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有一个衔接。在这个衔接中,清华的学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比较优势,即学生在保险公司中哪几个模块是最适合他工作的。清华学生在投资公司工作、待遇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学科仅仅是为了培养这样高收入的学生是不合适的,保险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到保险公司战略部、精算部才是真正合适的。

       金融专业硕士学生在保险公司就业需要如下这些方面的能力:知识、能力、素养,如果项目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结合战略运营监管一些部门要求或就围绕某一类型产品的全面的运作知识有针对性的训练取得一些优势的话,可能会使我们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这些模块对于学生进入到保险公司,做这方面的战略研究,完整的考虑公司发展方向,对其职业发展会有帮助。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黄志伟先生)

       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黄志伟先生认为在清华保险专业教育目前情况下,要将保险专业教育做出特色需要首先考虑要体现出清华的特色、底蕴——在课程设计、培养过程要体现出来强大的理科背景,严谨的学风;其次,业界目前对专业区分度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是用基础知识,所以培养的时候要找对方向,紧盯目前、未来保险业发展趋势来培养学生、发展学科方向。清华保险方向的毕业生大多数是要到总部做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在学生培养的时候就要把这一点充分考虑进去。当未来保险行业向着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更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保险教育就要向着更加高精尖的方向去培养。我们需要考量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还是比未来更长远的一段时间,如何定位。对于未来,着重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经营管理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如何运营一个保险公司;再次,着重培养匮乏人才,例如客户关系管理人才以及产品设计、研发、销售,衔接的人才。目前保险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保险公司比拼的更多是服务,对客户关系的把握,现有客户资源的挖掘,新产品的设计研发销售人才,如果能在这方面能力做专业训练,对毕业生就业将有更多帮助。

       在创新方面,黄总认为探索创新培养模式,我们在保险教育方面不占优势,但是要做到高起点,在培养模式上一定要创新。创新要做到办学模式创新,利用清华品牌优势,在外可与国际合作,在行业内可与大公司、有影响力的公司合作;培养模式创新,注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专业硕士的学习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双导师制也是一个创举,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得到指导;就业模式创新,比如定向、定点培养,或校企双化模式,公司提供实践培养,学校提供知识培养。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干部人事处处长张际女士)

       接下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干部人事处处长张际女士提到她从事这个行业六年来,总公司从600人发展为1200人,毕业于保险专业的公司员工不足一百人,为什么大多数保险毕业生没有从事保险这个行业?她认为这种现象与学校宽泛的学科培养有关。很多学生学习了保险专业知识后大都可以任职于任何金融行业初期岗位。保险行业相对金融机构薪酬比较低,大家的一个趋利心理,学生多会选择薪酬待遇更高的银行这类金融行业工作。另外,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为什么不去保险公司?很多保险公司正规高校保险专业毕业的高管不足10%,但是这不到10%的人也是高管中最年轻的,其长远发展潜力很大。通常很多名校学生不能放低身段,从事基础性工作,导致更换工作频率比较高。她建议首先在学生培养中要让学生们增强信心,建立一种接受了专业教育,一定会脱颖而出的理念;其次专业课学习要更专,与其他学科少一些交叉,有助于充分利用保险教育资源;再次,注重能力培养,一定周期的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业导师对学生能力的着重培养;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善工作机制,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平台,比如云帆计划。

       研讨会的最后,与会嘉宾就各位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相关实施的可能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探讨,对保险方向学生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保险方向硕士生列席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张艳芳供稿)